「香港骨髓捐贈基金」(下稱基金)於8月28日舉行成立二十週年慶典。食物及衛生局周一嶽局長、中國紅十字會中華骨髓庫洪俊岭主任、台灣佛教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石明煌主任及當年發起骨髓捐贈的基金副主席梁憲孫教授、岑建勳和劉千石等接受骨髓人士出席典禮。

大會安排了兩對曾接受骨髓移植的病人和捐贈者初次會面,場面感人。現年11歲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的陳韋希,從小便每天要打針以分解過多鐵質,每個月要到醫院輸血一次。不過,5年前接受了41歲余偉堅的骨髓後,終於可擺脫打針及每月輸血之苦。

同獲陌生人無私捐贈的大學生詹博深,12年前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05年成功配對33歲來自江蘇無錫的丁怡中,當年專程來港捐骨髓,博深當時 正為高考努力,結果他在病房考試,雖然成績未如理想,但做完手術,猶如得到重生,他堅持升學,修讀完副學士升上港大。

現場還設有壁報板回顧基金的發展,1991年「救救小哥頓」活動引起了 全港市民的關注,在很短時間內招募了接近15,000名捐贈者,成立首個華人 骨髓資料庫。

1992年4月,首宗由基金捐贈者捐贈的非血緣骨髓在香港成功移植;5個
月後, 基金亦首度提供骨髓予海外(澳洲)病人作移植。1994年11月,基金首
次接受海外(美國)骨髓捐贈給予香港
人。

1992年4月,首宗由基金捐贈者捐贈的非血緣骨髓在香港成功移植;5個
月後, 基金亦首度提供骨髓予海外(澳洲)病人作移植。1994年11月,基金首
次接受海外(美國)骨髓捐贈給予香港
人。

 

鍾少瓊和她的捐髓者一直保持聯絡
網頁指南 | 版權 | 免責聲明 |  ©2007-2022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 |